教職成〔2019〕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財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財政局🚷: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集中力量建設一批引領改革、支撐發展、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職MK体育和專業群,帶動職業教育持續深化改革📺,強化內涵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現就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MK体育和專業建設計劃(以下簡稱“雙高計劃”)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服務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和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需要,紮根中國、放眼世界、面向未來,強力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聚焦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重點支持一批優質高職MK体育和專業群率先發展👵🏼,引領職業教育服務國家戰略、融入區域發展、促進產業升級🧑🏽🎤,為建設教育強國🤝🦬、人才強國作出重要貢獻🫳🏻🤶。
(二)基本原則
——堅持中國特色。紮根中國大地,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定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健全德技並修🧝🏿、工學結合的育人機製🥮,服務新時代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中國產業走向全球產業中高端提供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支撐。
——堅持產教融合😣🤷🏼。創新高等職業教育與產業融合發展的運行模式,精準對接區域人才需求,提升高職MK体育服務產業轉型升級的能力,推動高職MK体育和行業企業形成命運共同體🎚,為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提供有力支撐。
——堅持扶優扶強☛。質量為先❓、以點帶面,兼顧區域和產業布局,支持基礎條件優良🧑🏿🍳、改革成效突出、辦學特色鮮明的高職MK体育和專業群率先發展👷♀️,積累可復製、可借鑒的改革經驗和模式,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堅持持續推進👨🏻🦳。按周期、分階段推進建設,實行動態管理、過程監測🦸🏽♂️、有進有出、優勝劣汰,完善持續支持高水平高職MK体育和專業群建設的機製,實現高質量發展👩🏿🦳。
——堅持省級統籌。發揮地方支持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大資金和政策保障力度🙆🏼♀️。中央財政以獎補的形式通過相關轉移支付給予引導支持🗼。多渠道擴大資源供給👩🏽🍼,構建政府行業企業MK体育協同推進職業教育發展新機製💱。
(三)總體目標
圍繞辦好新時代職業教育的新要求🧑🏼⚕️,集中力量建設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職MK体育和150個左右高水平專業群,打造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和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支撐國家重點產業、區域支柱產業發展🟧,引領新時代職業教育實現高質量發展🕹。
到2022年,列入計劃的高職MK体育和專業群辦學水平、服務能力、國際影響顯著提升,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和培養千萬計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發揮示範引領作用,使職業教育成為支撐國家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形成一批有效支撐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政策、製度、標準。
到2035年,一批高職MK体育和專業群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引領職業教育實現現代化,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提高國家競爭力提供優質人才資源支撐。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政策、製度🅱️、標準體系更加成熟完善👩🏼💼,形成中國特色職業教育發展模式👩🏻🍳。
二、改革發展任務
(四)加強黨的建設
深入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大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實現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培養高度融合🧝🏻♂️。落實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製,充分發揮黨組織在MK体育的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𓀊,牢牢把握意識形態主動權⛹🏽♀️,引導廣大師生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將黨的建設與MK体育事業發展同部署、同落實、同考評,有效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帶動MK体育工會、共青團等群團組織和學生會組織建設,為MK体育改革發展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五)打造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貫穿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全過程🌺。堅持工學結合、知行合一,加強學生認知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和職業能力培養🧘🏼♂️。加強勞動教育✏️,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培育和傳承工匠精神,引導學生養成嚴謹專註、敬業專業🤽🏻、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品質👯。深化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模式改革,率先開展“學歷證書+若幹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製度試點👳🏻。在全面提高質量的基礎上🐗,著力培養一批產業急需🤑🀄️、技藝高超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六)打造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
對接科技發展趨勢,以技術技能積累為紐帶,建設集人才培養、團隊建設☝🏻、技術服務於一體🪽,資源共享、機製靈活👖、產出高效的人才培養與技術創新平臺🌴,促進創新成果與核心技術產業化,重點服務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技術研發和產品升級™️🧎🏻♂️➡️。加強與地方政府🧍🏻♀️、產業園區、行業深度合作,建設兼具科技攻關🙅🏼♂️、智庫咨詢、英才培養🏌🏼♂️、創新創業功能,體現MK体育特色的產教融合平臺,服務區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進一步提高專業群集聚度和配套供給服務能力,與行業領先企業深度合作,建設兼具產品研發、工藝開發📞、技術推廣🏌🏻♂️、大師培育功能的技術技能平臺,服務重點行業和支柱產業發展。
(七)打造高水平專業群
面向區域或行業重點產業,依托優勢特色專業🫴🏼,健全對接產業、動態調整、自我完善的專業群建設發展機製🔸⚆,促進專業資源整合和結構優化🎂,發揮專業群的集聚效應和服務功能🕵🏼♀️,實現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結構要素全方位融合👞。校企共同研製科學規範💂🏼♂️、國際可借鑒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範等產業先進元素納入教學標準和教學內容,建設開放共享的專業群課程教學資源和實踐教學基地。組建高水平🤦🏼、結構化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探索教師分工協作的模塊化教學模式,深化教材與教法改革,推動課堂革命。建立健全多方協同的專業群可持續發展保障機製。
(八)打造高水平雙師隊伍
以“四有”標準打造數量充足、專兼結合⚂、結構合理的高水平雙師隊伍♠️。培育引進一批行業有權威、國際有影響的專業群建設帶頭人🥵,著力培養一批能夠改進企業產品工藝、解決生產技術難題的骨幹教師🫴,合力培育一批具有絕技絕藝的技術技能大師。聘請行業企業領軍人才、大師名匠兼職任教🍅。建立健全教師職前培養、入職培訓和在職研修體系。建設教師發展中心,提升教師教學和科研能力,促進教師職業發展🧚🏼♂️。創新教師評價機製,建立以業績貢獻和能力水平為導向、以目標管理和目標考核為重點的績效工資動態調整機製,實現多勞多得、優績優酬。
(九)提升校企合作水平
與行業領先企業在人才培養、技術創新、社會服務⇾、就業創業、文化傳承等方面深度合作👐🏿,形成校企命運共同體☝🏼。把握全球產業發展𓀁、國內產業升級的新機遇,主動參與供需對接和流程再造,推動專業建設與產業發展相適應,實質推進協同育人。施行校企聯合培養、雙主體育人的中國特色現代學徒製。推行面向企業真實生產環境的任務式培養模式。牽頭組建職業教育集團,推進實體化運作,實現資源共建共享。吸引企業聯合建設產業學院和企業工作室、實驗室、創新基地、實踐基地。
(十)提升服務發展水平
培養適應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服務中國產業走向全球產業中高端。以應用技術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切實提高生產效率、產品質量和服務品質。加強新產品開發和技術成果的推廣轉化,推動中小企業的技術研發和產品升級,促進民族傳統工藝、民間技藝傳承創新🐻。面向脫貧攻堅主戰場🧜🏻,積極吸引貧困地區學生到“雙高計劃”MK体育就學。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廣泛開展面向農業農村的職業教育和培訓𓀉。面向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緊缺領域,大力開展高技能人才培訓。積極主動開展職工繼續教育👷♀️,拓展社區教育和終身學習服務🧅。
(十一)提升MK体育治理水平
健全內部治理體系,完善以章程為核心的現代職業MK体育製度體系👩🎨,形成MK体育自主管理🥒、自我約束的體製機製👩🏻🦯,推進治理能力現代化。健全MK体育、行業🖐🏻、企業👩🏽🏫、社區等共同參與的MK体育理事會或董事會,發揮咨詢🙋、協商👩🏿🎓、議事和監督作用⚒😻。設立校級學術委員會,統籌行使學術事務的決策、審議、評定和咨詢等職權👦🏽。設立校級專業建設委員會和教材選用委員會🥂,指導和促進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發揮教職工代表大會作用🙌🏻,審議MK体育重大問題。優化內部治理結構🧍♂️,擴大二級院系管理自主權,發展跨專業教學組織。
(十二)提升信息化水平
加快智慧校園建設⛴,促進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深度融入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全過程🎎,改進教學🤬、優化管理、提升績效。消除信息孤島🧚🏼,保證信息安全,綜合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手段推進MK体育管理方式變革,提升管理效能和水平。以“信息技術+”升級傳統專業,及時發展數字經濟催生的新興專業。適應“互聯網+職業教育”需求,推進數字資源、優秀師資、教育數據共建共享,助力教育服務供給模式升級🙆🏻♀️。提升師生信息素養,建設智慧課堂和虛擬工廠,廣泛應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促進自主、泛在、個性化學習。
(十三)提升國際化水平
加強與職業教育發達國家的交流合作,引進優質職業教育資源🎙,參與製訂職業教育國際標準。開發國際通用的專業標準和課程體系🤟🏽,推出一批具有國際影響的高質量專業標準、課程標準🤞、教學資源,打造中國職業教育國際品牌🧑💻。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產能合作,培養國際化技術技能人才🚂,促進中外人文交流。探索援助發展中國家職業教育的渠道和模式。開展國際職業教育服務,承接“走出去”中資企業海外員工教育培訓🪂,建設一批魯班工坊👨👧👦,推動技術技能人才本土化。
三、組織實施
(十四)建立協同推進機製
國家有關部門負責宏觀布局🧖♀️、統籌協調、經費管理等頂層設計,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戰略需要,適時調整建設重點,成立項目建設咨詢專家委員會,為重大政策🤛🏼、總體方案、審核立項⛹🏿、監督評價等提供咨詢和支撐。各地要加強政策支持和經費保障,動員各方力量支持項目建設👩🏼🎨,對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構建以“雙高計劃”MK体育為引領,區域內高職MK体育協調發展的格局。“雙高計劃”MK体育要深化改革創新🧚👼🏼,聚焦建設任務🔚,科學編製建設方案和任務書🏋🏻♀️,健全責任機製,紮實推進建設,確保工作成效🤷🏽🟨。
(十五)加強項目實施管理
“雙高計劃”每五年一個支持周期🥄,2019年啟動第一輪建設👒。製定項目遴選管理辦法,明確遴選條件和程序,公開申請、公平競爭、公正認定👨🏻🔧。項目遴選堅持質量為先👩🏽✈️、改革導向,以MK体育、專業的客觀發展水平為基礎🗓,對職業教育發展環境好🧝🧜♀️、重點工作推進有力🌈、改革成效明顯的省(區👍、市)予以傾斜支持⭐️。製定項目績效評價辦法🦥,建立信息采集與績效管理系統👣,實行年度評價項目建設績效,中期調整項目經費支持額度;依據周期績效評價結果,調整項目建設單位。發揮第三方評價作用,定期跟蹤評價🧑🦲。建立信息公開公示網絡平臺👩🏼💼,接受社會監督🤛🏻。
(十六)健全多元投入機製
各地新增教育經費向職業教育傾斜🫷🏽,在完善高職生均撥款製度👰🏽♀️👨🏽🔧、逐步提高生均撥款水平的基礎上💂🏽♂️,對“雙高計劃”MK体育給予重點支持,中央財政通過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專項資金對“雙高計劃”給予獎補支持,發揮引導作用。有關部門和行業企業以共建、共培等方式積極參與項目建設🥎。項目MK体育以服務求發展,積極籌集社會資源🧞♀️,增強自我造血功能。
(十七)優化改革發展環境
各地要結合區域功能、產業特點探索差別化的職業教育發展路徑🏋️♂️,建立健全產教對接機製,促進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有機銜接🧚🏿。加大“雙高計劃”MK体育的支持力度🧔🏽,在領導班子🧘♀️、核定教師編製、高級教師崗位比例、績效工資總量等方面按規定給予政策傾斜。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在專業設置、內設機構及崗位設置、進人用人🚊、經費使用管理上進一步擴大MK体育辦學自主權🤼。建立健全改革創新容錯糾錯機製,鼓勵“雙高計劃”MK体育大膽試👩👧👦、大膽闖,激發和保護幹部隊伍敢於擔當🤘🏽💂🏽♀️、幹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教育部財政部
2019年3月29日